《减负三十条》:教育培训行业大地震

cntrain6年前 (2019-01-04)产业344

九部门联合推出《减负三十条》

12月28号,教育部联合九部门推出了《减负三十条》的通知:

这个通知将会对整个教育培训行业带来比较大的冲击。通知中严格规范了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二、校外机构: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三、家庭: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四、政府:强化政府管理监督

《减负三十条》的影响

1. 学科竞赛彻底熄火

8.限制竞赛评优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评优、推优及竞赛活动。24.严格活动竞赛管理。不得随意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随意要求学校增加专题教育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面向中小学生活动竞赛的日常监管,对未经批准违规举办的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要对“山寨社团”“离岸社团”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所谓“国际”“全球”“大中华”赛事,坚决予以查处。

今年已经停办好几个历史悠久的数学竞赛。那么问题来了,AMC算不算?理论上来这属于离岸社团举办的国际赛事。

2.校外培训机构大收缩

14.严禁超标培训。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内容、班次名称、招生对象、培训进度、上课时间等要经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市、区)中小学同期进度。杜绝机械训练、强化应试等不良培训行为。不得留作业。15.严格教师聘用。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并接受社会监督。严禁聘用在职中小学教师到培训机构任教,一旦发现,坚决吊销办学许可证,并对教师本人予以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取消教师资格。

这两条规定是大杀器:

1. 其中培训人员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

2. 在职中小学教师严禁去培训机构任教。

3. 严格限制培训范围和培训的方式。

第15条,可操作性非常强。查有没有教师资格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培训机构聘请的老师到底是不是在职老师一查就知道。

第14条,操作性存在很大的问题。从科目上来说,比如,学科限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那么,英语培训,计算机编程,STEM类培训,机器人类培训,乐器类培训,芭蕾,健美操算不算?要知道有人可是靠着健美操进的清华哦。

另外从进度来讲,如果有孩子非常优秀,3年级会了5年级的课,那是不是培训机构的老师不能教他课?如果老师不教课,只是答疑,这个算不算违规?如何定义机械训练?如何定义强化应试?自适应学习的训练算不算机械训练?如何定义不留作业?学而思网校的在线练习,算不算?自愿的练习算不算?

第14条存在大量难以量化的空间,可操作性很成问题。

如果再结合 上月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教育培训行业寒风阵阵。

四,要通过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全过程管理,并依托平台面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关信息,受理群众投诉,接受各界监督。五,要强化在线培训监管,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3.在线教育接受考验

25.规范培训机构监管。健全工作机制,严格培训机构审批登记,落实年检年报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线上培训的监管。地方社会综合执法部门每年不少于两次对培训机构进行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的培训机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在三十条减负规定中,第25条是唯一一条提及线上培训的规定。中国线上培训市场已经是一个非常大市场了,2022年接近5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增速和市场容量

总的来讲,这个规定和11月出的三部门联合通知对在线教育的监管都非常模糊。

比如,说监管,谁来监管?监管的责任主体是谁?

线下的机构在各个地方都有分支机构,一个门店一个坑。那么在线的教育,运营模式完全不一样。比如VIPKids这种在线教育的领头羊。如果他注册在一个地方,总部在一个地方,老师有的是国内的,不同区域的,大量还是海外的。如何监管?是总部监管呢,还是学生所在地监管,还是老师所在地监管?这种完全新的机构,新的运营模式,如何比照线下培训结构管理?

另外难道要求美国的老师都需要教师资格证?那美国的老师如果拿出来的是美国教师资格证,有关教育部门认可不认可?如果对于国外的老师教师资格证不要求,对国内的老师要求,这算不算歧视?

另外也说了线下培训机构老师必须不能是在职老师,这个在线的情况也可能完全不一样:

那么一个在湖北的在职老师,在网上注册,给上海的孩子做培训,这个违规吗?那么如果老师仅仅通过QQ或者微信1:1视频答疑,这个算培训么?这个算违规么?如果邻居家三个小孩也过来听听,这个算违规么?

《减负三十条》能治本吗?

过去几年,笔者对中美之间的教育有过很多比较。发现国内很多机构对于美国教育体制的认识是非常片面和情绪化的。

国内对美国的教育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两种看法:

一种,就是把美国的教育捧上天,什么都是好的。美国小孩,天天玩,就能上大学。另一种,就是把美国教育踩到脚底下,这不行,那不行,都不行。美国人蠢的连九九乘法表都不会。可惜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

比如国内很多人觉得美国人的数学不咋地,但是很不幸,美国原创性数理化方面的研究,全球领先。

美国菲尔兹奖获得者全球第一

这几年大家最常见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美国的高中生也非常牛!

奥数金牌第一

武林秘籍:熊斌的教材

我们这个人口不到100万的大西雅图地区,每年大大小小的各种数学竞赛,少说也有20个,基本上都是属于自娱自乐,跟升学毫无关系。

而另外一方面,美国确实有很多人,数学非常差,离开计算器就没法活。很多人非常困惑这种矛盾,那是因为没有理解这背后的那套逻辑。

美国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培养而不是选拔。什么叫培养,培养就是因材施教。

如果你有数学天赋,就不断给你喂料,喂到一个学生自己合适的位置。学校会不断地帮你整合资源,辅助你。有的小孩,小学4年级,数学能力测试,高三水平。

有的小孩有STEM天赋,学校和社会为这个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证明和提升自己。本地有个小孩,暑期去我们本地一个肿瘤研究所实习。他在那边做了一个暑假,做出的成绩相当于一个普通硕士一年的工作。

有的小孩有体操的天赋,学校和机构都会帮你在体操方面的天赋。大家应该听说过,中国弃婴Morgan的故事,她养父母也是普通人家。这个孩子被发现有体操天赋,然后不断被发掘,最终成为5次体操冠军。Who knows!

摩根就是被发现体操天赋

国内奥数从默默无闻,到风靡,到混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比赛被赋予太多额外的意义,比如升学,占坑,比如录取加分等和比赛本身不相干的东西。

国内这些年减负的目标,似乎是向美国的快乐教育看齐,但是没有看到如何因材施教,如何给一些有天赋的孩子一条出路。而且在最终出口端,如何还是按照分数决定升学率,那么怎么减负都没有用。

在教育资源稀缺,分配不均衡的体系下,很多人被逼走上这条以小博大之路。只要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优质的教育资源就会采用各种方法来选拔。只要选拔,要么考试,要么拼钱。只要有考试,升学率不是100%,各种减负还是没用。

结语

关于减负,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减负该不该减?该怎么减?》我的观点一直没有变。减负的根本还是要从改进人才的选拔方法入手,改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各有所长的人才。

回到现实,从《减负三十条》来看,虽然在执行细节方面还有很多商榷的地方,但是政策导向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个冬天教育行业会格外的冷。

相关文章

中兴通为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电子发票一体化解决方案

中兴通为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电子发票一体化解决方案

前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随着教育培训行业的多元化、爆发型的增长态势,兼2020年初疫情影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