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 桂林校外培训机构何去何从

cntrain3年前 (2021-09-07)点评255

2021年暑假已经画上句号。

对于所有桂林的学生、家长、老师来说,这个新学期显得尤为不同,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成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桂林的校外培训机构迎来什么新变化?新学期已至,这个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课程顾问不再推销名师课程

位于七星区七星路29号的家乐城,几乎云集了全市最主要的校外培训机构,可谓做到成行成市。其占地数千平米的一、二、三楼,开设有各种学科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余家。

以往,这里每逢周一至周五夜晚和周末全天,人头攒动,前来接受校外培训的孩子络绎不绝。

上个月,国家发布“双减”政策以来,桂林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加细化了针对本市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该方案一经公布,学生、家长、校外培训机构……身处这个网络中的每个角色,都在短时间内感受到重大变化。

经过半个多月走访,记者能明显感受到,在“双减”政策落地后,这里失去了从前的喧闹。与往日的熙熙攘攘呈现出鲜明对比,有的培训机构甚至大门紧锁,接连几天都未开门营业,门外留下的咨询电话也处于无人接听或关机状态。

记者以家长身份分别咨询了桂林卓外英语、博艺教育、新东教育等校外培训机构的上课事宜。所有课程顾问第一个问题均是:“请问您家孩子可以在周一至周五晚6点半到8点半之间上课吗?”记者问及是否可以选择周六、周日上课?他们的统一答复都是:不行。

“因为按照国家‘双减’政策,我们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只能在平时放学后进行,周末和假期都不行了,所以必须要先了解您的孩子是否能来上课。”几乎所有的课程顾问都会强调这样一句话:“既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我们机构就必须要遵守。”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咨询过程中,多家培训机构都没有推销课程,只是简单问了一些学生个人信息,并提醒家长可带孩子来看看。这一点,与以往积极、热情向家长推销课程及名师的销售套路,有很大不同。

位于七星区穿山东路的彰泰天街、桂林金街也是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聚集地。

这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占比较大,有舞蹈、书法、音乐、体育等。对于已经开始实施的“双减”政策,这些机构似乎显得较为“淡定”,不过也有机构负责人担心,今后是否会按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方式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管,所以对于未来发展,仍然存在忧虑。

“双减”之下的生存压力

对于国内很多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和家长们来说,8月是“寒冷”的。8月底,曾被誉为“教培黄埔军校”的巨人教育倒下;时间再往前推一点,华尔街英语“暴雷”;近日,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爱贝斯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失联……

连续多起“暴雷”事件,每一家曾经辉煌过的大型校外培训机构轰然倒下,总能引发舆论的关注。

王德利从事校外培训行业工作多年,他也是桂林市八桂好少年文化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八桂好少年)的负责人,最近,他非常关注这个行业里的各种动态。

“八桂好少年就只有一个校区,近些年,我们逐渐在市场上做出口碑。但今后,压力还是挺大的。”上周,记者与王德利交谈时,他屡次面露忧愁。对于这次“双减”,八桂好少年最直接的市场反应就是新学期报名人数锐减。去年同期,他们学科类报名人数有400多人次,从今年现有的报名情况来看,预计只有200多人次。

学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时间的大幅压缩。“按照政策,我们把现阶段小学生的校外培训上课时间调整到了每周一至周五晚6点30至8点30;初中生因为本身在校放学时间晚的原因,时间只得压缩到7点30至8点30。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学生、家长来说,的确有点‘赶’。”王德利还表示,上课时间大幅减少,会动摇不少希望把孩子“丢”给校外培训机构的家长的心。

加上目前才刚开学,大部分家长还未摸清孩子学校的新变化,所以对继续报名校外培训机构,持有观望态度。与大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一样,八桂好少年现阶段工作重心,是迅速调整机构内部设置、人员分配、课程安排以及和家长们保持良好的沟通、联系。

王德利算了笔账,如果这学期报名的只有200多人次,收入将大幅减少。“目前,机构一个月的租金加物业管理费为3万左右,加上老师薪酬、教具使用、材料耗损、水电费等一系列各种开支,每个月仅成本支出就需要13万元左右。这些成本,很难随着学生减少同比例降低。”王德利说,从事教育行业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没有推出过高价课程,也不会一次性收取长时间的预售课程,但马上要面临吃紧的月度支出账单,“这是一个很现实问题,但我相信经过调整后,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对于未来,王德利还是有信心的。

不少年轻老师选择离开

双减“政策”伴随而来的,不只有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也有老师们的抉择。

“95后”嘉欣(化名)从师范类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到七星区一家中等规模的校外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她挺喜欢这个行业,“我带过的学生进步很大,家长、学生都很认可,以前打算一直从事这个工作。”

但现在,她的心态已然发生变化。最近这两周,她所在的机构没有宣布裁员,但周末和寒暑假不能上课,明显课程减少,相应的收入自然会少一大截。“政策对于学科类的培训机构挑战很大,最担心的还是生存问题!”嘉欣这样说道。

经过两个星期的焦虑、迷茫,嘉欣最终决定离职。“准备考研!”她庆幸自己还年轻,“与其说是被迫离开,倒不如讲是多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与嘉欣一同离职的玉婷也是大学刚毕业不久,她没有选择考研,而是想继续留在教育行业,“考公立学校编制,或去私立学校应聘”。

嘉欣还说,她把自己要离职的消息告诉了学生家长,有家长直接提出请她做私教,但她拒绝了请求。“还是争取去公办学校教书。”

还有一家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老师,给记者展示了他们十几个老师的微信群聊天记录。是走是留,成为这些天讨论最热的话题。“每个人,特别是年轻老师都很焦虑,机构负责人不断开会和单独谈话试图安抚大家。”这位老师说。

如此状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结果逐渐显现。这位老师说,年龄30岁以上的老师,基本都选择留下,主要考虑到养孩子、还房贷的经济压力,“这个阶段选择离职,对家庭影响太大!”于是,“工作日赚钱,周末带娃,起码有正常生活了!”这句话在群聊里逐渐成为已婚老师的自嘲打趣,至于年轻一点的老师,虽然还没离职,但多数也在默默做着打算,开始关注各种招聘信息。

有一组全国数据能直观反映老师们的心态。根据国内大型招聘信息发布机构——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校外培训行业在今年7月发布的职位数比政策发布前的3月下降32.4%。一线城市降幅最大,其中北京降幅达49.3%,居全国首位。

报告还显示,7月进行求职的原校外培训机构从业者中,51.4%已离职;性别方面,女性求职者数量多于男性,比例为74.6%和25.4%;年龄结构则是年轻群体比例扩张,达到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