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密集出台,课外培训走向何方?

cntrain6年前 (2018-12-10)点评324

今年,国务院、教育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从目前监管趋势来看,对课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日趋严格,包括明确办学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登记、强化监督管理、加强组织管理等,旨在规范课外培训行为。相关政策的出台,有些在意料之中,有些则在意料之外,短时间内,难免在二级市场上造成了恐慌的情绪,加剧了股价的波动。

重拳整顿叠加资本冷却,中国课外培训行业将走向何方?为此,格隆汇特意请到了两位在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专家: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吴冠雄律师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清刚博士,从专业和权威的角度出发,为投资者们一一答疑解惑。

政策解读与教育发展趋势

格隆汇:目前教育监管部门密集出台的政策法规对课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较为严厉,依据您的理解,颁布这些法规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限制课外培训机构的快速发展呢,还是为了规划课外培训机构的管理规范,并定位为学历教育的有益补充,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按照您的理解这是否也符合国家对课外培训行业规范发展的初衷呢?

吴:政策法规的初衷应该是两个:一是切实降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遵循幼儿和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二是降低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这两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希望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回应社会关注问题。我们理解这符合国家对校外辅导行业规范发展的初衷。

当然,也要看到并不是一提校外辅导培训,就都认为是加重学生负担,都是负面的,这也不对。要看到校外辅导本身有其积极和合理的一面,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对课内学习不仅起到拾遗补缺,还能够培养其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提供综合能力和自信;只是如果过度强调其应试功能则会走偏。这也是校外辅导培训作为一个刚需,其始终会存在并且还将继续发展的原因。

李:没错,是较为严厉,颁布的初衷是主要是重拳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如针对无证办学,应试教育倾向以及学校中的不良教学行为等,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这种规范不能算是限制,对民办教育进行监管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通例,可以说正是政府有序监管,民办教育才能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校外培训机构必须而且应当成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培育核心素养,提供适性教育的助手和帮手,要与学校教育相向而行。

格隆汇:前段时间,国务院、教育监管部门密集出台关于培训机构的政策法规,广东省也有相应的整治通知。您认为未来政策监管会往哪个方向去?您觉得是否还会出台新的整治课外培训机构的政策法规?还是目前仍以颁布的现有规范意见为主?

吴:政策监管的方向就是上面1说的两点,降低学生课业负担,降低家长经济负担,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尊重教育规律。

政策基调已经基本确定,将来主要是执行和地方根据本地情况细化的问题,目前看不太存在越来越严的问题,因为现在已经很严,监管框架已经确立。

清理整顿课外辅导行业的工作已经到一定阶段,就是国家层面的监管框架已经具备,主管部门的摸底排查基本完成,下一步应该是重点规范证照管理、联网公示、落实整顿效果。相关的监管标准,其实在3号令和80号文中已经比较细,未来还会有新的政策法规,但应该主要集中在各省细化审批标准、监管措施、整治淘汰标准、时间表,并加快解决证照审批和颁发、分类管理选择等一些实际问题。

监管政策上,与过去相比还有两个差别:(1)是民办学校(民非单位)课外辅导培训机构和公司制的课外辅导培训机构均已经统一纳入监管,以前公司制培训机构的监管空白已经被消除;(2)是线上线下监管标准趋同,线上的监管空白也将很快消除,线上课外辅导领域将不存在监管套利空间。

李:我的研判是,从目前来看,校外培训机构的地方性监管标准、年检年报制度、黑白名单制度,问责考核机制等初步建立,基本上形成较为全面的监管体系。应该说这些“招数”基本够用,当然也不排除随着未来线上培训的蓬勃兴起,会出台相应的针对监管线上培训机构的办法或政策。

格隆汇:从目前的整治情况来看,普遍问题主要是出在中小型机构不规范,场地不够大,不符合消防要求,没有办学许可证等,而大型集团式课外培训机构则相对规范,也愿意积极配合。这是否意味着,法规的颁布会加剧行业的马太效应,提升行业的聚合度呢?

吴:总体而言,大型集团式培训机构的业务更规范,更易于监管,也更有意愿、能力投入资源去根据新的监管政策规范业务操作,转变业务模式,其相应的内控制度更严格,执行力也更强;相对而言,中小型机构在合规度较低、转型更难、能够投入的资源较少。所以,从市场竞争来看,在新的监管政策和法规之下,大型培训机构的机会和优势明显都会更多、更大一些。不能适应业务转型和合规要求的小机构,可能就会退出这个市场;当然,大型机构如果方向不对,也可能会有“船大难掉头”的弊端。

李:监管的目的就是要良莠要分,且清理出不良的部分。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会从监管中受益,受训者和家长也会从监管中受益,这是监管获得正义性的基础所在。

至于会不会造成行业的“马太效应”,也不全是监管的影响,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办学行为规范,成为素质教育的帮手和助手,成为向社会提供优质教育的积极贡献者,不正是监管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不是把培训机构搞死,而是搞活,使得整个行业形成良好的生态,形成正向积极反馈。

小结:监管层出台政策法规的初衷,从实际执行层面上讲,一方面是切实降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教育遵循幼儿和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另一方面也是切实降低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而目前频频出手的严厉监管则是为了防止课外培训行业过快发展而脱离正轨。但是话说回来,所有政策的出台短期内是克制,而长期看来对于合规的大型机构却会是极大的利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课外培训机构的应对之策

格隆汇:从课外培训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集团式课外培训机构应该如何遵照最近密集出台的新政策法规去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管理呢?

吴:这涉及几个方面:

我认为与符合一般的合规监管措施(如生均不超过3平米,上课不超过晚上八点半等)相比,最主要的是产品的方向和内容,确保培训内容和课程符合规定,即不能超纲超前,不以应试为方向;又对学生真正有所帮助,能做到弥补课内缺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能力;  培训师资合格:禁用全日制学校的教师,六大学科类培训人员应具备教师资格;  不得未经批准开展各种学科竞赛,不得以校外培训和竞赛结果影响学校的招生程序;  做好合规工作,除上述之外,还包括收费、课程编排、场地条件等方面。  李:我的理解是有实力的课外培训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落实校外新政的要求,办出自身特色和品牌。

首先是坚守阵地,创新培训内容,专注STEM研发。STEM课程一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短板,存在资源不足,深度不足,范围狭窄等问题,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刚好利用这次契机,转向STEM的研发,培育中国STEM的课程品牌,为政府分忧解难。

第二转移服务阵地,转变服务对象。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可以转向线上服务,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开发线上课程,如Coursera与普林斯顿大学等都有合作,Coursera是美国一流的线上教育培训公司,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可以从为中小学生服务转向为大学生服务。

第三,利用“一带一路”春风,扬帆出海。广东利用其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以其教育培训的优质资源,参与东南亚各国的教育公共产品供给,以合作(与当地华文学校合作或与当地中资公司合作)或独立办学的姿态参与当地教育公共产品供给,培养当地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让自己的发展惠及“邻居”。

格隆汇:目前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改正在进行中。之前教育部有一个时间表,2018上半年完成摸排,下半年是集中进行整改的时间,2019上半年将进行督导检查。以您对目前课外教育培训行业的了解来看,目前教育行业中是否有能够较好执行新政策,主动带头响应整改的机构呢?

吴:当然有啊,各地方教委陆续公布一些纳入白名单的机构,以及被检查验收合格的机构,大型集团像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全国性教育集团,以及精锐教育、卓越教育这样的地区性教育集团。

做得好的示范性作用,我认为主要是课程产品方向和内容,也包括产品的合规性,这几块做好了能引导行业内其他机构转变培训的方向和重点,避免极端的纯应试倾向。

格隆汇:今年4月,课外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好未来、卓越教育等,联合签署了《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最新修订版,这些机构以联名的方式作出自律的承诺和行动,这种动作从效果来看是否对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吴:当然有促进作用,这是一种态度,同时也表明行业内的风气,但更主要的是实际操作和落实,从上面说的产品内容、课程编排、教学计划、师资、收费等,多角度多方面做到确实合规。

格隆汇:我们注意到,在《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提到了收费周期不能超过三个月的规定。于是,教育分期又开始变得流行起来。借助教育分期,教育机构可以一次性收到一年甚至更多的学费后,从而进一步扩张。请问吴主任怎么看待教育分期乱象?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还是为规避规则而铤而走险的行为?

吴:主管部门对于类似现象,结合本地的情况,应该会有进一步的抽查、年检、社会监督等监管手段,也很可能有是否规避法规的具体认定办法。80号文关于收费不超三个月的规则尚不够详细,将来可能针对收费对应的课程编排、课耗周期、会员卡等等细节进行规范,并指引培训机构的收费合规性。

小结: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将规则细化,因地制宜的对授课时间、收费、师资、课程编排、场地条件等各个方面做了规定。而清晰的游戏规则实际上反而有利于赛场上选手的发挥。在公平的竞争机制,合理的规则设定下,各大课外辅导机构都应该在合规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办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同时,这样的监管也有利于促进整个教育生态的正向循环。

结语

从短期来看,政策的颁布不可避免地会对课外培训行业,相关公司产生一定的冲击,但这样的冲击是有限的。从长期情况来看,尤其是对业内在合规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公司而言,政策的颁布意味着靴子已经落地,不确定性反而降低了。密集政策的出台,其目的在于监管而不在于遏制,正如两位专家所说的那样,“监管不是把培训机构搞死,而是搞活,使得整个行业形成良好的生态,形成正向积极反馈”,“对于校外辅导培训,是要校正其发展中不良的一面,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因此叫做“‘规范发展’”。

在这一两年‘黑天鹅’频频出的资本市场受情绪的影响很大,如惊弓之鸟的投资人甚至会将恐慌的情绪放大化,导致政策一出台,课外辅导板块甚至是整个教育板块应声集体下跌。然而,我们不妨将目光放长远,理性看待政策的出台,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教育板块政策出台的规范化,不确定性风险的降低,实质是为整个行业的投资逻辑打了一针强心剂,可预期的正向发展,难道不是好机会吗?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别人疯狂我恐惧,别人恐惧我疯狂”,这个时候需要冷静解读政策和市场,反而是寻找超跌机会的好时候。教育板块依然是值得长期关注的,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已被各地方教委纳入白名单的机构,以及被检查验收合格的机构,如已经上市的新东方、好未来、精锐教育等,和即将上市的卓越教育、新东方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