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课外培训“内外联动”不可少
王铎 绘
面对培训,学生痛苦,家长辛苦,谁都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校外培训到底有多少乱象?连日来,《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为了吸引生源,重庆不少机构打“名师”牌,实际教学的却是普通水平的老师,还有的与名校做邻居,借此给家长传递与名校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虚假信号。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这一背景下,重庆课外培训市场当前出现的诸多乱象,一定程度上正是对该治理行动效果的一次直观反馈。
记者的调查表明,像奥数加分之类虽然被叫停了,但却成为一些学校自主招生的考试项目,许多重点学校招生还是要考奥数。这使得取消奥数加分并未能够帮助家长和孩子有效解除对奥数的“依赖”。虽然早在2015年,各级教育部门就发文要求严禁中小学教师“课内不讲课外讲”“上课不讲辅导讲”,但重庆的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为了弥补平时没学懂的知识来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近一两年的确呈上升趋势,很多培训机构除了开设奥数班、英语班,还增设了普通课程班。
这些现象的出现,既反映出当前针对课外市场的治理行动仍需加力,同时也启示课外培训市场的规范需要综合施策,要有源头意识。譬如,若只是纠正培训市场的“超纲教学”“强化应试”倾向,而不改变学校的违规招生和“超纲考试”,要终结培训市场的奥数热恐怕就难以做到釜底抽薪。课外培训市场的种种乱象,都连接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若指挥棒不动,不仅课外培训市场的经营者难以剔除侥幸心理,家长也不敢轻易让孩子放弃参加课外培训。
事实上,针对相关违规招考现象,去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再次明确,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这一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理当作为整治课外培训市场的一个配套甚至是前提工作来抓好。否则,对课外培训市场“超纲教学”的治理就很容易形成“空转”。从一些培训市场依然惯于通过“傍名校”招揽生意来看,杜绝违规升学考试,特别是禁止或明或暗的将升学与课外培训挂钩的做法,仍任重道远。
而“为了弥补平时没学懂的知识来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近一两年呈上升趋势”,不少培训机构还增设了普通课程班,这或也提醒,加大对“老问题”治理的同时,也得防止新问题的出现。比如,普通课程班在这一两年升温,是否意味着与奥数等加分项目的清理有关?这里的逻辑很明显,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课外培训经营者,若感受到此前的“业务”规模受政策影响面临下滑,就必然会寻求新的经营支撑。当然,这里面必须得有学校老师的“配合”。那么,禁止中小学教师“课内不讲课外讲”的举措是否得到了落实,就得打上一个问号。
重庆课外培训市场的乱象在全国范围内并非特例。无论是奥数热未实质降温,还是普通课程培训班升温,都发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规范课外培训必须 “内外联动”。有必要认识到,课外培训市场几乎任何的“风吹草动”,其实都与学校教育质量、学生评价体系、考试制度等直接关联。若只是治“外”而不治“内”,就很难实现治本。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15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